来源时间为:2022-04-07
很多人喜欢拍静物和风景。因为觉得静物静止的一切都是固有的觉得它好拍,静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拍。
你拍的静物
大师拍的静物
下面,小编跟大家一下四句静物拍摄的口诀:
暗色背景鲜艳配。哪里有光把亮给。
创造氛围用道具。背景丰富故事美。
暗色背景鲜艳配
拍摄暗色背景静物照片,建议前景的主体景物,使用一些鲜艳的颜色,比如橙色,黄色,红色,粉色,绿色等等,这样就会突显出物体更显层次感:
拍摄时对焦在主体上,自动曝光之后,若想让背景看起来更黑,可以对相机进行适当的焦距调整。
哪里有光把亮给
在我们日常摄影过程中可以借助光束的亮点对物进行构图,可以增加图片的质感,提升图片的一个灵动性:
创造氛围用道具
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对拍摄对象进行处理,提升作品的艺术氛围。
例如:增加一些水滴,使用喷雾器制造一些小水珠,等。可以提高:“自然题材”的一个鲜活性:
背景丰富故事美
让照片的背景看起来更加丰富,从而增强照片故事感,不建议使用单色或者其他纯色的板子,因为拍出的照片看起来效果太假了,需要一定的生活真实性:
大家要去拍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查询好路线、花期、人流高峰等等,避免去了拍不了。云南这边樱花开得早,其它地方拍樱花可能得等到3月下旬或者4月上旬去了,提前查清楚才能事半功倍。
保存文件快捷方式:Ctrl S
另存为快捷方式:Ctrl Shift S
储存为Web网络格式快捷方式:Ctrl Shift Alt S
放大缩小画面:Ctrl Ctrl-
3、选择操作部分
全部选择快捷方式:Ctrl A
反向选择快捷方式:Ctrl Shift I
路径转为选区快捷方式:Ctrl Alt Enter
取消选择快捷方式:Ctrl D
4、编辑操作部分
拷贝文件快捷方式:Ctrl C
粘贴文件快捷方式:Ctrl V
原位置粘贴文件快捷方式:Ctrl Shift V
自由变换文件快捷方式:Ctrl T
在学习用光过程中,相机要使用三脚架稳定拍摄,因为一般使用台灯作为光源,光线都不会太强,稳定拍摄对于照片的清晰度,是很有保障的。在这过程中,初学者就会领略不同的光位以及光线的强弱所给画面带来的不同效果。
我们将以这张照片为例,进行接下来的说明:
图片
1.对比度
对比度,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明暗之间的差异:高光和阴影部分的亮度差异大,就称为高对比度,反之就是低对比度。
一般来说,对比度高的照片在视觉上更容易吸引人,情感也更强烈;而对比度低的照片则更倾向于营造整体氛围,情感更“负面”一些。
很难说对比度是高好还是低好,关键看是不是吻合你的题材;另外,无论是高是低都得有个度,太高太低都会让整体视觉效果变差。
图片
说完了对比度,具体到雾景上来。
雾景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对比度低——相当于在镜头和主体之间加了一层白色的半透明“幕布”;除此之外,色彩的饱和度也会显著下降。
一般情况下,对雾景照片的处理你需要增加对比度(用对比度工具或拉曲线),使高光部变亮而阴影加深,使图像看起来更自然,情绪也更“强烈”。
图片
提高对比度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需要大幅度增加对比度,很可能会出现高光过曝或阴影部分死黑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曝光调整。
图片
大幅调整对比度,容易出现高光过曝或阴影过黑的问题
你也可以走向另一个方向,进一步调低对比度,并降低细节锐度,增强“朦胧”的感觉。
这样可能会导致主体不够突出,但在这个例子里,因为树木枝杈本身的线条具有高关注度,可以有效降低低对比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片
低对比度下,枝杈形成了近似剪影的效果
2.色温
色彩和情绪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比如说红色是激情,蓝色是冷静,黄色是开心,紫色是神秘高贵......
而对于本体饱和度不足的雾景来说,色温对整个画面的情绪影响就更大了。
比如说,把色温从6150K调整到4350K,照片会变成这样:
图片
而把色温从6150K提升至7350K,照片变成这样:
图片
区别很大吧!可以看到,低色温冷色调往往带来的是偏负面的情绪,但同时也会产生“空灵、静谧”的感觉;而高色温暖色调则往往使人心情愉悦。
3.渐变滤镜
在“滤镜—CameraRAW滤镜”中选择渐变滤镜或径向渐变滤镜,你能为照片创造一种定向照明效果(也就是模拟单侧光)。
以上一章节中的冷色调图片为例,用渐变滤镜可以在画面顶部创造“阳光从上而下照射”的效果:
图片
这样一来,画面上方的雾仿佛在“发光”,显得更有视觉冲击力,也更有超现实感。
你也可以尝试移动渐变滤镜,观察不同的光影特效。
4.饱和度
雾中的景物饱和度偏低,一般都需要后期恰当提升饱和度。
说到饱和度,就不得不提提PS里提升全图饱和度的两种工具: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不少童鞋会十分纳闷: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
简单来说,饱和度针对的是画面中的所有颜色,“一视同仁”地同时提升/降低所有色彩的饱和度。
把饱和度调到-100,整个画面都变成黑白;调到100,所有色彩都变得很饱和:
图片
饱和度调整对比示意图
而自然饱和度会检测画面中颜色的鲜艳程度,尽量让照片中所有颜色的鲜艳程度趋于一致。在调高自然饱和度时,优先增加颜色较淡区域的饱和度,将其大幅提高,而本来色彩就比较鲜艳的区域,饱和度的提升幅度就没那么大。
在下方右图中,你可以看到将自然饱和度调到100时,树干的青黄色饱和度有明显提高,而红色的叶子饱和度提升幅度就没那么大。
同时,在下方左图中,当你把自然饱和度调低到-100时,照片并没有被完全去色,而是会有很多颜色保留——本来颜色淡的地方被去色,而强烈色彩的区域颜色会有所保留。
图片
自然饱和度调整对比示意图
根据实际情况,你可以自由选用饱和度和自然饱和度工具。一般来说,自然饱和度工具用起来“风险”更小一些。
你也可以利用色相/饱和度工具,对画面中某一特定色调(你想突出的景物色调)进行针对性提升——甚至可以同时降低其它色调的饱和度。
比如说,当你想让叶子的红色更突出时,可以提高红色饱和度,同时降低黄色、绿色饱和度,让叶子更突出,而树干的存在感降低。
图片
通过这样的手段,你可以决定突出/减弱画面中的哪些元素,以表达不同的主题与情绪。
图片
顺光、逆光、侧光到底怎么用?想要用好自然光,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出好看的照片吗?
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虑,跟着摄影师--烧镜头,一起学习今天的教程吧~
图片
图片
当我们外出游玩或者拍摄时,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方便携带灯具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运用自然光的光线来进行拍摄,这样即使不用灯具也能拍出美美的照片了。本次教程的主要包括:
1、三大基本光线(顺、侧、逆);2、室内室外不同光线的感觉与运用;
3、当光线不理想时应该如何处理;
那么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进入教程部分。
图片
图片
自然光环境下,人像拍摄的光线一般分为三种。
顺光
也称“正面光”,光源与相机方向一致即为顺光。
一般在外景的情况下,不会直接使用顺光。不然容易造成照片的过曝、失去细节的过渡而导致照片不好看。
侧光
指光源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射来的光线。
这种光线可以让人物更加立体,过渡更加细腻,也是我经常使用与最喜爱的光线。
逆光
也称为背光,光源来自被摄体后方。一般这种光线用来表达浪漫的氛围或者安静的画面。
因为逆光会给照片一种模糊、朦胧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人们的思维感触可以得到提高。
图片
图片
当我们不知道当下光线是什么类型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观察被摄人物的脸。比如下图中,人物右侧有光线这个就是侧光。
图片
光线从右边的窗户进来,照在模特的脸上,这样模特的五官会变得更加立体,而且明暗的过渡让照片的细节更加丰富。
图片
上图就是逆光的展示,光线从模特的后面照射进来,在画面上映起了光晕。同时也勾勒了模特的轮廓,所以逆光也称为轮廓光。
因此我们要寻找光线的时候,可以直接观察模特的脸,又或者我们可以转动拍摄的角度来获得我们想要的光线。这样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照片了。
图片
顺光又称为正面光,即光线从模特的正前方照射过去。一般情况下,我不建议在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用顺光在外景拍摄。
这样出来的照片比较容易过曝,让照片失去层次感,而且在强光下色彩也得不到比较好的表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时候的光线呢?
外景篇
图片
图片
可以寻找遮挡物,降低光线的强度。可以用很多东西当作遮挡物,比如树荫、路边的叶子、花甚至是草。
只要能把光线的强度降下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图片
图片
而在阴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顺光进行拍摄。
因为阴天的顺光和强光下室内的顺光,都有柔和的效果,但不同之处是阴天的外景色彩会稍微的淡化。
图片
图片
从上面几张图例我们可以看出,阴天的光线其实也是很柔和的(只要不是暴雨前兆那种阴天)。
所以在学习阶段,我们也可以尝试在阴天进行拍摄,这样的照片可能不怎么出彩,但也不会说拍到过曝异常的情况。
室内篇除了用遮挡物,在顺光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转移到室内进行拍照。
因为光线通过窗户、阳台等地方照进来,强度已经没有在外景的时候那么强了。而且在室内用顺光拍摄的照片,也会显得更加的柔和。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室内即使让人物直面光线,人物的皮肤也会感觉很柔和,而且场景的色彩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达。
所以当阳光很强烈的时候,不妨寻找遮挡物or进入室内进行拍摄吧。
图片
侧光,即光线从侧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侧光也是我比较常用和比较喜欢的光线了,侧光可以勾勒人物的轮廓,使人物有层次,明暗,使细节丰富。
那么我们在使用侧光拍摄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得找到光源。因为找到光源后,你才能控制拍摄的角度,再去进行侧光或是逆光的拍摄。
外景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侧光是室外比较常见且比较容易运用的光线。在室外侧